甲醛為較高毒性的物質,在我國有毒化學品優先控制名單上甲醛高居第二位。那么大家知道甲醛的危害及治理方法的重要性嗎?甲醛現已被世界衛生安排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是公認的變態反應源,也是潛在的強致驟變物之一。
研討表明,甲醛具有激烈的致癌和促癌效果。甲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首要表現在嗅覺反常、影響、過敏、肺功用反常、肝功用反常和免疫功用反常等方面。其濃度在每立方米空氣中達0.06-0.07mg/m3時,兒童就會發生輕微氣喘;當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為0.1mg/m3時,就有異味和不適感;到達0.5mg/m3時,可影響眼睛,引起流淚;到達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適或疼痛;濃度更高時,可引起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甚至肺水腫;到達30mg/m3時,會立即致人死亡。經過動物實驗,從分子生物學水平研討上證明了室內甲醛污染對人體的遺傳毒性和致癌效果、神經和生殖毒性效果,對細胞的氧化損害、眼部和氣道的影響效果及免疫系統的毒性反應。
作為國內“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室內空氣重點污染物健康損害點評技術研討”的子課題,楊旭等研討人員選用仿真染毒技術,依據室內甲醛一般污染水平,分別以2.24毫克/立方米和4.81毫克/立方米氣態甲醛灌流小鼠,經過分子生物標志物觀察到氣道(鼻腔和支氣管)出現神經元性水腫和炎癥。當甲醛露出水平增高時,受試志愿者眨眼頻率相應增高,提示甲醛濃度越高對眼的影響越激烈。用3毫克/立方米濃度的甲醛氣體對小鼠露出7天,每天6小時,研討人員發現小鼠腦、心、肝、肺、腎、睪丸等臟器中具有抗氧化效果的谷胱甘肽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力都有所下降,說明甲醛除造成呼吸道損害外也能引起其他臟器或系統的氧化損害,是一種全身性毒物。
實驗證明,氣態甲醛的影響污染還可導致細胞染色體斷裂,致使DNA分子直接氧化損害,按捺SOD酶活性,使自由基鏟除晦氣,間接引起DNA分子的氧化損害,并具有潛在的致癌效應。腦安排抗氧化酶活力下降導致自由基鏟除速度變慢、很多積累,從而造成神經元損害、神經行為改動。
在對小鼠的水迷宮測驗中,甲醛露出組小鼠的學習和記憶力,與對照組比較顯著下降。此外,甲醛露出能引起幼鼠睪丸損害,對生殖細胞也有損壞效果,還可使甲醛特異性抗體水平增高,免疫力下降,使得被露出目標成為“獲得性過敏體質。
